A+ A-

周皇后闻言,面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但略微一想,自认为自己的人手脚干净,必然没有落下把柄,于是又恢复了若无其事的模样。

苏瑾有意无意地朝着周皇后瞥了一眼,懿德太后因为苏瑾替她祭奠了亡灵,顿时觉得身心轻松,于是当即为苏瑾做主,仔细询问苏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臣女不知是什么人如此狠毒,竟然要臣女性命。”说话之间,苏瑾又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一枚白玉手镯,道:“只是在凶手的身上,搜到了这个。”

这方手镯众人都曾见过,乃是十多年前,别国献给大兴的礼物,天下只有两枚,大兴帝将它分别给了周皇后与张贵妃。

众人视线都朝着周皇后看了过去,周皇后一心想要苏瑾成为太子妃,拉拢苏镇,此事朝堂之上,无人不知。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最后却成全了苏瑾与凤钰。

若是周皇后害怕苏瑾与凤钰成婚之后,苏镇会帮着凤钰,从而对苏瑾痛下杀手,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不是……”有胆大之人,看戏不怕事大,故作惊讶地看向了周皇后。

“郡主乃是苏大将军之女,胆敢对郡主下手的人,必然身份不同凡响。”有生性正直,不懂得朝堂权谋之人,理所应当地开口,哪知道自己一句话,却让众人的视线都朝着周皇后看了过去。

周皇后不慌不忙,镇定自如地瞥了一眼众人,假仁假义地冲着苏瑾道:“郡主实在是受苦了,竟没有想到有人如此丧尽天良,竟然这般伤害郡主。”

“本宫素来疼你,也是将你当做子女看待的,必定会为你主持公道。”周皇后一副慈爱的模样,倒是让人有些不愿意相信,伤害苏瑾的这一切,当真与周皇后有关。

“多谢皇后娘娘。”苏瑾心底忐忑起来,暗自沉思道:“这东西本就是周皇后的,难为她现在还能如此镇定,到底是她已经有了应对之法,还是此时此刻只是在强做镇定?”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断然是没有收手的道理了,一不做二不休,苏瑾直接逼问道:“臣女回到帝都,性命无忧之后,便差人寻找凶手,只是,却打听到这手镯是皇后娘娘的东西。”

这一点许多的人都是可以确定的,周皇后倒是也不否认,大大方方道:“这手镯的确是像极了当年皇上赏赐给本宫的。”

“只是,本宫的手镯一直都带在身上,怎么也不可能出现在郡主手中的。”说话之间,周皇后已经将自己的手腕露出来,那白皙细嫩的手腕之上,当真戴着与苏瑾手上的镯子一模一样的东西。

苏瑾诧异不已,这东西是谁的,是谁一路上伏杀他们,这一点苏瑾完全可以笃定。

“当年这镯子可是一对,若是不是皇后娘娘的,那便是贵妃娘娘的了?”周皇后的人反应迅速,立刻便开口为周皇后说话。

“贵妃娘娘乃是郡主义母,难不成还会害了郡主?”有人反唇相讥,大兴国的朝廷官员,本身就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如今遇到这样的事情,各方势力必然是互相攻击。

众臣又都朝张贵妃看了过去,张贵妃微微蹙眉,实事求是道:“妾身素来喜好肃静,皇上赏赐给妾身白玉手镯,妾身一直珍藏宫中,不曾拿出来戴着。”

苏瑾心中一愣,她手中的手镯可是实打实的当年大兴帝赏赐给周皇后与张贵妃的东西,如今周皇后手上戴着这个,岂不是当真是张贵妃的不见了?

朝着张贵妃瞥了过去,想要询问张贵妃到底是何缘故,然而张贵妃却不曾注意到苏瑾的视线,自说自话道:“妾身这就去往蓬莱殿,取出妾身的镯子,证明清白。”

在看到苏瑾与周皇后都拿出手镯之后,张贵妃便知道,自己的东西已经落在了别人的手中,但她自以为蓬莱殿林内,都是自己的心腹,哪里想到竟然有人吃里扒外,拿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飞雪对张贵妃忠心耿耿,背叛张贵妃的,绝不可能是飞雪,张贵妃如今要去蓬莱殿,并非是为了找寻镯子,而是要去抓出背叛自己的宫人。

“贵妃速去速回。”张贵妃的理由完全合乎情理,既然是为了证明清白,这才回到蓬莱殿去找手镯,大兴帝也没有阻拦的道理。

周皇后得意一笑,心中寻思道:“便是神仙在世,也断然不能给她变出第三个玉镯来,张贵妃此次绝不可能化险为夷。”

周皇后志得意满,不曾将张贵妃放在眼中,也就任由张贵妃带着飞雪,朝着蓬莱殿而去。

众人咋大殿之上,左等右等,却并不曾见到张贵妃回来的身影。

“皇上,贵妃去了蓬莱殿许久,应当回来了。”周皇后不怀好意地开口,似乎已经猜到了蓬莱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贵妃除却杀害未出生的孩子这一条罪名之外,倒也是一个好人,这些日子以来,苏瑾也没有少得到张贵妃的帮助。

“皇上,臣女请求让臣女去蓬莱殿一探究竟。”苏瑾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周皇后如今这面不改色的模样来看,只怕这一次要出事的不是周皇后,而是张贵妃。

大兴帝对张贵妃宠爱有加,又本也不信张贵妃会动手杀人,赶忙应了下来,带着人朝着蓬莱殿而去。

蓬莱殿素来喜好清净,大兴帝到了蓬莱殿门口,也不见有人出门相迎。

前臣入后宫,到底不合规矩,如今跟着大兴帝的,都是帝都有了诰命的夫人贵女。

“进去。”随着大兴帝话音一落,众人纷纷踏进蓬莱殿中,苏瑾蹙眉,自言自语道:“怎么有一股血腥之气。”

越是朝着内殿走去,血腥之气便越是浓厚,苏瑾等人再朝着前边走,便见张贵妃躺在地上,肚子上还插着一把匕首。

张贵妃已然香消玉殒,有胆子小的人,当即大声尖叫了起来,苏瑾走到了张贵妃身前,将张贵妃身边的一封书信拿起,信上竟是张贵妃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