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我口头上是以义渠人的名义讨要了秦国北地郡的三分之一草场,实际上当然不会将这部分的草场交给义渠人,那不符合赵国的利益。

所以,我将许劭暂时放到了北地那边去修筑城池,名义上还是打着帮助义渠人的旗号。

对此,已经认了赵国为老大的义渠人自然是不敢对外否认的,赵军可怕的战斗力早就已经让他们产生了臣服的心理。

再说上郡的情况,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施行了严刑酷法,将全国百姓死死的约束在“耕”与“战”上面,简而言之,老百姓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只能有两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安分的耕地和拼死的战斗,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经商?那是不存在的,谁敢这样做,秦国的酷吏就敢将其抄家砍头,毫不留情!

因此,赵国的到来,而且还是带着无比开明和优惠的安民政策而来,对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其实是翘首以盼的事情。

尤其是,以赵国如今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必定是来了之后就不会再走了,这让上郡的百姓莫不拍手相庆,很容易就接受了赵国接管上郡的事情。

毕竟,这可是个百家争鸣、朝秦暮楚的时代,上至文人贵胄,下至贩夫走卒,大多是没有什么家国思想可言的,要不然孟子也不会说什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了”。

我亲自坐镇上郡,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将上郡的士、农、工、商各方面的事情全都快速梳理顺畅后,我将这里的守御之责交给了我这具身体的发小赵光。

赵光一直以来都担任着我的随身保镖一职,尽管我并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但是有他在身边,一些需要跑腿的地方却是方便许多。

这么多年过去,赵光一直忠心耿耿的跟着我,从没跟我提什么外放当官的要求,这次让他来执掌上郡的军务,我是想将这个忠诚卫士给好好培养一番。

其实说培养也不对,这应该算是给他一个历练的机会,因为他这些年跟着我已经学了许多的东西,包括文化、武功、练兵手册、兵法三十六计等,甚至就连大局观也是有一些的,只是他平时没有展示的机会而已。

所以,将上郡的兵权交给赵光,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只要他不贪功冒进,老成一些的守着上郡之地,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地方政务方面,我已经让人去邯郸通知了公孙衍过来,另外还通过当地士族的推举、以及老百姓的投票认可,我让上郡本土的几个名士出山担任了上郡的一些重要职务,这是拉拢人心的必要手法。

有公孙衍辅和赵光一同坐镇上郡,又有旁边的义渠人策应,以及北方云中城方面的随时支援,上郡应该是稳如泰山了。

随即,我带着部分西征大军、以及李拙、林胡王所部兵马东进,杀向了隔壁的魏国河东之地!

河东郡幅员辽阔,占据了魏国三分之一的领土还多,而且土地肥沃、地方富庶,只要赵国将这块地盘打下来,魏国的实力立马就会锐减一半!

而且,从此以后韩国的上党之地也将处于赵国领土的包围之中,想要摘取它,随时都行。

赵军在上郡势如破竹,连番大败秦军,杀敌盈野,迫使雄踞关中的霸主秦国都不得不割地求和,这种消息是根本掩盖不住的,尤其我还让黑鸦斥候在其他国家大肆宣传和渲染赵国的军威,那就更加令天下为之震动了!

也正因为赵军的强大,这才让楚国人嗅出了一丝危险的信号,不愿再跟秦国死磕,以免鹤蚌相争、渔人得利。

秦国被打残,楚国人也开始忌惮赵国兵锋,早就见识过赵军强大的魏国人自然是更加惧怕赵国。

因此,经过黑鸦细作提前在河东郡施展一番宣传攻势,等到我率军来到河东的西部长城面前时,这里的关隘守军居然自动的开关迎接,不战而降!

当然,守关的主将是魏国的公族子弟,他是不可能主动投降的,因为他的族人可都还在大梁待着呢,一旦投降,那就等于是将自己的家人送上了断头台。

不过,其他的非魏姓将领就不是这么想了,明知道跟赵军作对是死路一条,他们凭什么还要去给魏国陪葬呢?

所以,那些外姓将领杀死了河东西部长城的关隘主将,主动献城投降。

毕竟,在我的宣传攻势中,可是明说了: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凡开城迎赵者,一概既往不咎,有才者必受重用,即便平庸者也会继续留用……

我这个宣传可不是单纯的为了忽悠人,而是实打实的一种对敌策略,一旦敌方有人投诚,我不管他个人的品质如何,首先是必须要接纳的,只有那些在地方上横行无忌、恶名昭著的家伙,我才会对其严加惩戒。

而即便是严加惩戒,但也不会去砍他们的脑袋,这个原则是必须的,如此才能消除那些有心投降者的顾虑,不至于跟赵军顽抗到底,这样才会令赵国在今后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减少许多的阻力。

河东的西部长城,一直以来都是魏国防御秦军入侵的重要屏障,如今被我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越过,消息传出,整个河东之地顿时哗然,各地官员莫不惊惶,一些小城镇的地方官还没等我的大军开过去,立马就捐款潜逃了。

可以说,但凡赵军所过之处,魏人莫不闻风丧胆!

因此,赵军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一路碾压过去,根本没有碰到多少像样的阻力,唯有在魏国的旧都安邑遇见了极其顽强的抵抗!

战国前期,魏国领土主要在河东,所以定都安邑。

但后来随着魏国在东方不断开疆拓土,他们的主要疆域变为河洛地区,再加上安邑地处河东一隅,不利于控制东方诸侯,稳固霸业。

所以,在魏惠王六年,魏国迁都大梁,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开封。

作为夏朝古都,以及魏国的旧都,安邑这座城池的建造规模非常庞大,地跨鸣条岗黄土丘陵和岗下平原,其城墙的周长达到了将近十六公里!

这样的雄城,如果放在赵国没有造出火器之前,仅凭区区十万不到的大军,想要在短期内攻下这里,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过,即便是赵国在我大力攀科技的情况下,目前有了强大无比的火器营,而且连滑翔式的飞行特种部队都有了,可是在安邑城面前,依旧还是遭遇了无比强烈的抵御,赵军好几次用火器轰开安邑的城门、或炸毁它的某一段城墙,依旧无法顺利的攻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