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在临淄继续待了两天,我得到了来自文姬方面关于那些前朝余孽的肯定答复,他们内部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跟我合作,共谋齐国。

有了这样的意外收获,我也不打算在临淄久待了。

在回国之前,我独自深夜摸进齐王宫查探了一番。

果然如文姬所言,齐威王如今已是老态龙钟,并且疾病缠身,精神状态很差,已经无法独立处理国事了,很多时候都需要依仗相国田婴。

但同时,这位威名赫赫的齐王又大力培养自己的儿子田辟疆,开始让其帮助批阅奏章,显然是知道自己命不久了,这接班人得赶紧将其操练合格才行。

如此一来,田婴便不可避免的与田辟疆产生了矛盾,因为田婴也是齐威王的儿子,同样具备一定的王位继承权。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我却知道,这其实是齐威王的一个小小布局,他在给田婴悄悄的挖了坑。

毕竟,田辟疆才是嫡出的王太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果让田婴上位的话,齐国的政坛绝对会掀起一阵狂澜,令国家为之动荡的,以齐威王的头脑,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所以,他现在一方面在朝政上依赖田婴,以此来稳住他,另一方面却将田辟疆带在身边帮忙打理政务、大加培养,目的就是要在自己临终前,为田辟疆大好继承王位的基础。

我虽然不大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但是对田婴的结局却是知道的,总之他在与田辟疆的王位争夺中失败了,后来更是在政见上与田辟疆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田婴只好辞去相位回到了他的封地薛城……

也就是说,齐威王死前的谋划,是成功的。

对于这个结果,我肯定是不会轻易接受的,一个始终内讧的齐国,才是对赵国最有利的。

不然的话,就会如历史上那样,今后魏国和韩国都会成为齐国的盟友小弟,那对赵国的崛起将是一大阻力。

说实话,要不是我现在急需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我真想用点穴手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齐威王给干掉了再说,以免田辟疆这个好大喜功的家伙上位之后总是放任秦国发展壮大。

历史上,就是因为田辟疆接连错误的外交策略,不同意六国合纵伐秦,从而成就了秦国的光芒万丈。

他既葬送了齐国,也连带的将其他国家也一起坑了。

在我看来,如果是精明果断的田婴做齐王,齐国就算是持续的强大,但最起码也不至于任由秦国一家独大。

不过,有了姜昊与文姬这对前朝王族兄妹的暗中合作后,我反倒是不介意田辟疆上位了,因为,这家伙一直都仰慕着文姬,隔三差五的总来寻找她,尽管她一次次的拒绝,但田辟疆却总是乐此不疲。这绝对是可以大加利用的地方。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估计文姬就是日后那位传说中的夏迎春,齐宣王就是因为她才险些断送了齐国社稷的。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话指的就是齐宣王的故事,可见其人之昏聩和荒淫无道……

在见识了田辟疆与田婴之子田易,因为文姬而争风吃醋,并且到了丝毫不顾场合的程度后,我放心的离开了临淄。

我相信,以文姬的能力,田辟疆和田婴之间肯定只会矛盾重重、越闹越僵,只要我能暗中操纵好,让田婴的相国之位稳稳当当,以后齐国就有的乱了。

踏上昏黄的古道,临淄城在我眼中慢慢淡去,我心情无比舒畅的一路纵马飞驰,快速回到了邯郸。

回到邯郸后,我一方面秘密发展科技力量和农业经济,一方面大力练兵,为赵国养精蓄锐,只待迎来六国伐秦的大事件!

默默等待了半年之后,我终于从肥义的口中得知了有关公孙衍合纵伐秦的最新情况。

消息不错,历史没有因为我的出现而造成太大的分叉,魏国的前相邦公孙衍凭借他出色无比的外交手段,成功的说服了楚王、燕王、魏王、韩候、中山候、以及我这个赵候,让我们一同对外宣布称王,从此与齐王、楚王、魏王、燕王同等地位,便于他实施六国伐秦的计划。

中山国乃是塞外白狄侵入中原的一股势力,他们急需得到中原各国的认可,所以对于与其他国家并列称王的意愿非常的大。

而这,就引起了齐国极大的不满,他们可是中山国的老大呢,怎么可能允许小弟与自己平起平坐?

因此,公孙衍的这次合纵伐秦之策没能说服齐国参与。

而年老的中山候也不顾齐国的严厉警告,也不顾中山相国司马賙的极力反对,仅为了一个名义上的“王”字而与齐国背道而驰,宣布了对外称王。

中山候一称王,田婴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便遵照与我的协定,立即发力,劝说齐威王对中山国用兵,并与赵国签订了停战合约。

于是,齐国军队很快就在中山和齐国交界的关隘“九门”之外驻扎,宣布关闭了两国之间的通道,禁止两国的平民和商人出入这里,一副枕戈待旦的模样。

齐国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威逼中山候,让其立即放弃称王,重回齐国的怀抱。

然而,中山候此时已经对外称王了,就算是中山候的脸皮再厚,也不可能立即遵照齐国的意愿,将自己重新贬回去。

所以,中山王一边惊慌失措的全国备战,一边连夜遣使向齐国道歉求饶,表示愿意照旧认齐国为大哥,从今往后听从指挥,请求齐王宽恕,但就是不肯自降王号。

于是乎,中山与齐国谈崩了,齐威王下令攻打中山!

曾经多次打败过赵国军队的中山国,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事已至此,他们自然是不再摇尾乞怜,立即与齐国在九门关隘进行了激烈无比的攻防战,双方打的如火如荼。

一时间,易守难攻的九门关隘成为了两国军队的绞肉机,短短几天的硬撼,双方的伤亡人数就破万了,更加激起了彼此的愤怒。

得到这样的消息,早就化整为零、悄悄集结在中山长城外的赵国军队,立即在我的授意下,由赵氏宗亲赵希作为统帅,率领庞聪、李衍、李拙、蒙武和胡人骑兵将领仇夜等新晋武勋,在一个黎明时刻对中山长城进行了猛烈攻打!

这一次,我不仅动用了马鞍和马镫这样的骑兵利器,而且还秘密派遣了特种爆破工程部队随军助攻,利用挖掘地道、堆积火药包的方式,仅仅小半天的功夫就炸毁了中山长城的几道城关大门,赵军一举攻入,将那些被爆炸的威力吓破了胆的中山守军杀的溃不成军,死伤过万,其余的非降即逃。

由此,一直被中山国倚为屏障的中山长城便掌握在了赵国手中,中山王城灵寿彻彻底底的暴露在了赵国的兵锋之下!

当消息传到灵寿王宫的时候,赵国大军也随之来到了灵寿城下,并迅速围城,用响箭传书,措辞无比严厉的向中山王下达了通牒:若一日之内不降,必定移平中山王宫!

中山国曾经的骄傲一去不返,真正迎来了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