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来到战国时代将近一年,我除了勤修苦练之外,自然要尽一下穿越者的义务,给赵国带来一些小发明什么的,比如桌椅板凳、马鞍马镫之类的,以免被别的穿越者耻笑我连白痴都不如。

“发明”桌椅板凳是为了自己享受,同时也让下面的臣子效仿效仿,潜移默化的带动赵国上下的生活习惯往各种新鲜事物发展,让赵国新生了不少手工产业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另外,从蜀地传进来的茶叶,以前在赵国民众眼里是完全不需要的,现在被我带头品茗起来,“发明”了炒茶和泡茶的工艺,上行下效,这种饮品很快就在赵国的贵族圈子里流行起来,使得蜀商趁机涨价,狠狠捞了一笔,而且还总是供不应求,因为很快就连民间也开始接受这种事物了,一些茶摊茶楼逐渐出现在邯郸的街旁。

至于马鞍和马镫这样的利器,我当然是要将保密工作做足的,在邯郸城外的插箭岭设置了绝密军营,秘密培养属于赵国的秘密特种部队,一种是职业骑兵“百战营”,一种是职业步兵“陷阵营”。

不管是百战营还是陷阵营,都是我命人从各地守军里挑选出来的百战老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中原的骑兵,在没有高桥鞍和马镫的时代,那根本就是一种机动化步兵,马匹在骑兵手中只是代步的工具而已,其主要的作用一般都是用来长途迂回攻击,用于偷袭的时候较多,而正面战场上,如今依旧还是重步兵和车兵的天下,骑兵只能作为辅助兵种存在,还没有独立成建制的正式军团。

赵武灵王著称于世的“胡服骑射”我可没忘,得益于后世的历史知识和军事常识,我深知骑兵的重要性。

在中原诸国当中,赵国因为紧邻北方三胡,所以成为了少有的盛产马匹的国家,这个优势我要是不好好利用的话,那我就是十足的猪脑袋了。

另外,我还让肥义专门替我设置了一个隐秘部门,给我秘密的研究火药。

火药的这东西,我原本是不太懂的,不过当初在海城警察厅接受特种训练的时候,教官倒是在某一次文化课程中讲述过黑火药的主要成分:火硝、硫磺、木炭。

只不过,教官并没有告诉我们黑火药的最佳配比。

就是教了,我现在也不一定能记起来。

所以,我只能让工匠们去慢慢的试验,用海选穷留的笨拙方法,将各种配比都给我试一次,并要求他们将每一次的配比都仔细记录起来,然后从中挑选最佳的火药配方。

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试验,火药的最佳配方虽然还没有弄出来,但是已经有了两种比较实用性的配方。

我试着用这两种火药制作了一些粗制土炸弹,可惜引爆之后,威力实在是一般,只能将包裹在外面的竹筒炸成几瓣,而混合在里面的少量青铜破片却并没有溅射多远,穿透力连一米之外的捆绑在几个木桩上的士卒布甲都没法穿透。

说白了,用这样的火药制造的炸弹,充其量就跟个炮竹一样,逢年过节用来增添一下热闹喜庆的气氛还行,用于军事的话,还是明显不足的。

不过无所谓,工匠们这才仅仅研究两三个月而已,我相信,顶多再有半年的功夫,他们肯定就能弄出最佳配比的黑火药,到了那个时候,什么塞外胡人,什么秦国弩阵,什么魏国武卒,什么韩国强弓,什么齐国车阵等等,全都是土鸡瓦狗!

至于说炼钢,这个实在是太难为我了,我真的不是百事通,以前可从来没有涉及过这样的重工业啊。

相对于炼钢,造纸方面我倒是能说出一些门道来,因为我老家以前就有一家民营造纸作坊,十六七岁的时候我还在那里上过几天班呢,即便现在已经将一部分工作流程忘记了,但是关键的几个步骤我还是清楚的。

指南针……算了,不弄了,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有指南针的老祖宗:司南。

在航海时代没有开启之前,司南将就着也够用了。

至此,华夏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多已经有了雏形,剩下一个印刷术,也只等着我的造纸工坊出成绩了,我才会继续搞“发明”。

肥皂制造……不懂。

玻璃制造……也不会。

晒盐……赵国目前并没有海岸线,暂时搁置。

内裤和袜子,这是必须要发明的,还有枕头也是,麻蛋,这时代的人居然给我这个国君弄了一个白玉枕头,硬邦邦没法用……

豆腐……小时候倒是见过我妈做过,但我没有亲自参与,所以不太清楚具体的操作流程,我只跟宫内膳房的厨师说了说就不管了,交给他们自己去研究。

至于酒,我倒是有心把蒸馏的技术提前一千多年奉献出来,奈何这个时代的人们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我作为一国之君,哪能带头浪费粮食去酿酒呢?

炒菜用的铁锅,这个必须得有,我在来到赵国两个月之后,就受不了这里清一色用煮的方式做出来的食物了,立即让工匠把铁锅、锅铲给我打造了出来,灶台也让人照我说的砌了一个,然后我偶尔抽空亲自下厨,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我的厨艺打小就练就了,会的花样不是特别多,但是几个家常菜我还非常拿手的,尽管这时代的食材和佐料都比较匮乏,但我炒出来的菜品依旧还是色香味俱全,每一次都引得左右伺候我的宫女或宦官条件反射,不断的抽鼻子、吞口水……

总之,在登基之前,我真的是断断续续搞了不少的发明创造,不知被大臣和老君后责备了多少次,但我依旧乐此不疲,只要想起了什么来,就会让人帮我做什么。

“中山乃是赵国的心腹之患,不攻取中山,赵国就无法壮大。邯郸乃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西有秦国占据河西之地、俯视中原,东有齐国盘踞平邑、虎视高唐,令赵国不得不防。”

我登基之后一个月,在高层会议上,吴广不无忧虑的说。

赵豹身为相国,比较关注的还是赵国的后勤:“兵马和粮草全都是必须积累的物资,然而当今天下战乱不断,各方百姓都兵役沉重,粮食不易囤积,以我之见,最好不要轻启战端,就算是要进攻中山国,也该徐图缓进,稳步谋划。”

肥义点头赞同:“因此,我国的当务之急乃是做好外交纵横之策,周边诸国中,像秦国、魏国、齐国,即便不求与之结盟,起码也要与他们和平相处。”

“此外,我们对于北方的三胡之地也要做好防御工作。”楼缓补充道:“胡人远较中原人野蛮许多,要是任由他们发展壮大,只怕就会如同义渠对于秦国一般,迟早必成大患。”

听了他们的意见,我点头道:“确实,目前而言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高筑墙、广积粮。”

“君上英明。”

四季交替,转瞬三年,我终于正式亲政,成为了赵国名副其实的国君,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赵国,颁发自己的各项政令了。

首先,军队的改革是必须。

当然,我也不会大刀阔斧的将赵国军制改的面目全非,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军衔制度。

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在军队中实行军衔制革新是必须的!

军衔制是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我本来想将后世的那一套军衔制照搬过来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时代背景的冲突实在太大,上尉上校之类的称呼出现在战国,会让我觉得心里超别扭。

所以,我就沿用了汉朝的军功爵制度,这个军衔制度我当初受训时恰好接触过,尽管记的不大清楚了,但大致的东西我还是懂的,反正又不追求正版,有所偏差也无所谓。

除了军衔制度之外,我还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将赵氏宗亲中一些庸碌无能的将领给高高挂起,放到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地方养了起来,然后大力捧起庞聪、廉武、李衍、李拙等外姓将领,将军权一步步的收到了自己手中。

赵氏宗亲里面,像赵希、赵庄、赵渴这几个既有能力、又不参合政治的老将,我自然还是要予以重任的,让他们成为宗室在军方的代表人物,以免寒了宗室子弟的心。

至于在农业和经济上的改革,这个的阻力实在是太大,我要是强行推行自己的先进理念,肯定会在整个赵国掀起一番动乱来,反弹最大的必然是那些贵族门阀,因为我的改革绝对会让他们的既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要是没人抵抗,那就是见鬼了。

就如商鞅在秦国变法一样,虽然获得了巨大成功,让秦国逐渐强大了起来,但商鞅最后的结局却无比凄凉,被车裂而死。

我新君上位,还没有建立什么威望,所以没有去改变太多,以免动摇赵国国本,给周边那些虎视眈眈的恶邻趁机攻打的机会。

不过,因为我的私人生活习惯,上行下效,倒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赵国民众许多,比如桌椅板凳、床上用品、饮茶习惯、衣着款式、各种后世厨艺等等,无一不在悄然改变着赵国。

尤其是我日夜勤练武功的消息传到民间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令本就尚武的赵国青年们,甚至是孩童们,更加的在演武场上挥汗如雨了……

这天,大朝会结束之后,我令人让肥义、吴广、赵豹、楼缓、赵希、赵庄、赵渴、廉武、李衍等文臣武将一齐前往我特别设置的军机重地“龙台”。

我站在高高的龙台上,往下扫视了众人一圈,缓缓说道:“今天将大家召集到龙台,乃是有要事商议。”

肥义十分配合的问:“不知君上所谓何事相商?”

其他人各自翘首以盼,做仔细聆听状。

我语气冷冽道:“中山国,也是时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