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2020年,秋。平舆县,城西,大喜公园,门口。

    “骆杰,平舆的公园大多以人物名字来命名的。像陈蕃公园、太任公园、奚仲公园我都知道。这大喜公园是什么来头?”张默天:“大喜是谁?”

    “你在平舆县呆了也有五六年,算是平舆街上的老油条了,这个都不知道?”我嘲笑道:“先不讲大喜是谁,你看看那雕像的三个人,一个像不像冯老农?一个像不像我?中间的那个头领像不像杨可行?”

    “嘿,刚开始没在意,经你这一说,倒还真挺像!”

    “那是,闲了给你慢慢讲讲里面的事情。走,找个馆子,先把大喜是谁给你讲清楚喽!”我笑道。

    大喜公园,是以陈大喜命名的公园。如同陈蕃公园是以陈蕃命名的一样。大喜公园门口的雕像上的三个人。分别是陈大喜、陈文(陈大喜弟弟)、骆杰(外号老驼子)。这陈大喜,出生于1829年,也就是道光九年。表字泰和,汝阳县(现在的汝南县)平舆街陈家寨人(现在叫老围子村)。小时候读过书,稍大了一点儿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些江湖枪棒,在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府县卖艺为生。

    讲到此处,暂且放下不表。下面要先讲一下另外的两伙儿人。这两伙儿人改变了陈大喜,甚至半个中国的命运。

    第一伙儿人:中国南方广东省花县的洪秀全,多次科举落地后,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与冯云山、洪仁玕几人研究学习基督教,取其教义,自创“拜上帝教”,并四处传教,广纳会众。1847年,广东省花县官禄布村学堂内,时任塾师的洪秀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把:《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三篇文章写完,从而奠定了“拜上帝教”理论基础。1850年,洪秀全发布营令,令数万会众到广西金国村集结。同年底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先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囯,起义军称太平军,亦自称“天军”、“圣兵”。由此,拉开长达19年“太平天国起义”帷幕。

    由于清朝推行剃发易服,而太平天囯的起义军则不剃发、不结辫,以披头散发示人,因此太平军又被称作“长毛”。清朝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逆”等。而太平军则称清廷为“清妖”等。

    1851年元旦,洪秀全在金田村誓师起义,颁布军纪,其中设立女营,也就是由妇女组织的武装部队冲锋陷阵,有功者还可以升官。从此,世界上第一个由妇女组织的特殊兵种诞生,鼎盛时期,大约有10余万人。同时,太平军在广西金田村击溃前来镇压的清军,初战告捷。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乡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

    1851年12月,太平军在广西省永安州(今蒙山县)分封诸王: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第二伙儿人:中国长江以北,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在安徽方言中称一支、一股为“一捻”。小捻一般是几个、几十个,大捻一般是一二百个。“捻子”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就是一些吃大户的起义农民。穷了,缺东西了,大家就组团到外面去抢,抢够了就解散回去继续当农民。清朝年间,安徽亳州、阜阳、江苏以及河南、山东一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工、小匠人等贫苦大众)为了生计,经常一伙儿人一起贩卖私盐、恐吓取财、敲诈勒索,因为不断与清朝官兵发生冲突,由此被官兵称之为“捻党”、“捻子”。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甚至与太平天国互相合作发动起义。起义后,又被称为“捻军”,后来成为仅次于太平军的重要农民起义武装,也是继太平天国后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力量。被清朝称之为“捻匪”。

    清咸丰元年(1851年),捻子在豫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聚众起事,公开反抗清政符。捻子之中,以安徽省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的财主张乐行(又名张洛行,外号张老乐,清延蔑称为张落刑)为首。

    为什么在清朝的统治下会有这么多人起义造反?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鸭片战争以后,清政符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而在机缘巧合之下,陈大喜与他的开手师父相遇,于是便开启了陈大喜反清反压迫的一生!